湖南中诚制药机械厂作者
用具 中药汤剂的质量与选用的煎药器具有密切的关系。现在仍是以沙锅为好,因为沙锅的材质稳定,不会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且传热均匀缓和,这也是自古沿用至今的原因之一。
此外,也可选用搪瓷锅、不锈钢锅和玻璃容器。但是不能使用铁锅、铜锅,主要是因为铁锅或铜锅的化学性质不稳定,在煎煮药时可能与中药所含的化学成分发生反应,如与鞣质类的成分可生成鞣酸铁,与黄酮类成分可生成难溶性聚合物,与有机酸类成分可生成盐类。这些都会影响汤剂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中药汤剂的临床疗效。
水 现在大都是用自来水、井水、泉水来熬药,只要水质洁净即可。自来水只要符合国家规定的饮用标准就可以了,如果考虑到残余氯的问题,将自来水在容器内放置数小时再用来煎药,即可明显减少氯的含量。
温度 温度是煎药时使中草药有效成分析出的重要因素。煎药时一般以小火(文火)为宜。因为一开始就用大火煎熬,常可使植物性中草药所含蛋白质很快凝固而影响有效成分析出。故是在煎药前,先用冷水将中草药浸泡15分钟,这样做可使植物性中药的细胞经过浸泡而胀大,再用小火煎药,可使蛋白质慢慢析出,这样药性可不被破坏,水分也不会很快被煎干。
时间 因药性不同而长短不一,一般以30分钟左右为宜。但发汗药、挥发性药只要20分钟(大约在水沸后再煮5分钟左右)就够了;对强壮补益药则煎的时间要长一些。
很多人习惯以颜色的深浅来决定煎药时间的长短,认为把汤液的颜色煎到zui深才算煎好,这也是错误的。因为有些中草药的颜色可以越煎越深,但实际上药的有效成分却早已煎出来了。有的药煎的时间太长,会造成某些挥发性物质的逸散和有效成分的破坏。
次数 中草药汤剂,每剂一般需煎2次(*次的药液叫“头汁”,第二次的叫“二汁”)。头汁的加水量以盖过药面为宜,大约为药料体积的2~3倍;二汁的加水量可适当减少一些。对一些较难煎出有效成分的药料如矿物药、贝类药等,则需煎3次。
另外,有些药物如矿物类的紫石英、寒水石等,因在水中溶解度很小,故一般需先煎一段时间再加其他药同煎,有的还须先打碎再入煎。另一些药,如发汗药(薄荷、荆芥等)或芳香健胃药(如木香、丁香等),因含有挥发性的有效成分,故不宜久煎,须待其他药物先煎一段时间后再加入(叫“后下”)同煎。有些贵重药品如犀角、羚羊角等须磨碎冲服,三七、白药等药粉也需冲服。
以上列举的只是一般情况下的注意事项,平时在看病拿药之后还应询问医生,自己的药有没有煎药上的特别要求,别因为煎药不慎而影响疗效。
另外,还有几个常见的煎药误区:
1.中药材有沙、土等杂质,要仔细清洗,对吗?
不对。一般人们认为,中草药大多以植物的根、茎、叶、花为主,从山上或泥土中采集后晒干而成,难免有沙、土等杂质存在,因此在煎前要仔细清洗,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药店里出售的中药,通常都是去除杂质后经加工、炮制、脱水干燥后制成。因此,在煎服前,不需要反复水洗,更不能用水长时间浸泡后清洗。因为水洗可使中药中的水溶性有效成分流失而降低药效。同时如果药中有粉剂,如石膏、灶心土等,水洗还可以使这些药物流失。
2.中药用热水浸泡效果更好,对吗?
不对。一般来说,煎服前应用凉水或温水将每剂中药浸泡1小时。用热水浸泡,会使中药材外层组织紧缩,药材表面蛋白质凝固,淀粉浆化而阻塞药材孔隙,有效成分不容易渗出,影响溶出率。同样道理,中药未经过浸泡一般不要用武火煎煮。
3.加水量计算方法:煎药时观察加水量超过药面2~3厘米即可,对吗?
不对。中草药是一种植物药,比重较轻,即使经过浸泡,也会浮于水面,所以不能用这种目测的方法。计算加水量要考虑到中草药的体积、重量、吸水性,zui重要的是要考虑到中药煎制成汤剂后药量的多少。按照“每日一剂,每剂煎煮三次,取每次煎后药汁混合共约750毫升,分三次服用”的原则,确定加水的多少,zui为合理。
如果想了解更多煎药知识,请登录我公司:<http://www.jylsg.com>或直接制药工艺部:<>咨询,我厂将为您提供更专业的服务!
上一篇:煎中药的五大讲究
下一篇:紫外耐气候老化试验箱的光源分析

湖南中诚制药机械厂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