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盈天的发展,杨水清如述传奇。2003年,杨水清在一次会议上遇到了来自中国台湾的化学博士罗伟。罗伟盛情邀请他去自己的工厂参观,杨水清在罗伟的工 厂*次见到*的废液再加工工艺。得知在这个只有3亩大小的土地上,每年却能产生2500万元的利润后,杨水清立刻预见到,这个行业在大陆市场蕴藏着巨 大潜力。回来后,他迅速将罗伟的技术引进到了常州,成立江苏盈天化学有限公司。从此,杨水清和他的公司同事穿梭于不同行业中,应对着各种挑战和刺激。 2008年,盈天正式投产。然而,由于这一领域对当时国内企业来说还是个全新的概念,没有谁敢做“*个吃螃蟹的人”。坐拥*技术的他们并没有气馁。有 道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终于有一天,常州一家能源公司向他抛出了“绣球”,愿意先用50吨废料试验一下。
接到订单,如获至宝。连续几天,杨水清和罗伟呆在车间里,一个调配试剂参数,一个调整设备,忙得不亦乐乎。40天后,40吨再生原材料交到了客户的手 中。80%的再生率让客户大吃一惊,测试之后客户更为惊讶,因为这批产品的质量指标竟然与全新的原材料相当。这下所有人都信服了,该客户的订单*地 持续到了今天。
技术有了,市场打开了,就要开始思考怎样充分发挥公司的产能。为此他们瞄上了太阳能光伏行业,这个行业在多晶硅切割中消耗的切削液数量*,产生的废 液很多,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要攻就攻大企业,虽然有难度,但一旦拿下,不仅订单有钱赚,名声也起来了。”杨水清笑言。他们这回又押对了宝,通过相关 技术的研发和掌握,盈天愈发底气十足。时至今日,江苏省内几乎所有大型太阳能光伏公司都与盈天建立了合作关系,行业内*“盈天”。然而,没有技术的 支持,这一切都是水中花、镜中月。
zui近,杨水清将目光转向了中国台湾地区。中国台湾太阳能新能源占到的23%,但目前没有企业能做该行业的回收再生技术,加之中国台湾电子加工业也非常发达,这 可是一块大肥肉。2011年4月13日,盈天在中国台湾投资6000万元,成为江苏*家开到中国台湾的生产型企业。“我们现在有36项技术,可以进行固液分离、 固固分离和液液分离。这在中国台湾还是*家。”谈起这次投资,杨水清很是得意。目前,拿到中国台湾执照的盈天已经开工建设,预计明年三四月就能够投产。原先在大 陆进行的资源回收再利用,只收取废料加工费,而在中国台湾除了加工费,废料的处理以及再生的产品都要付费,这将增加60%的利润。
虽然一路追求资本zui大化,盈天却是环保事业的忠实拥护者。例如废料在加工的过程中,除转化成原材料外,有些只能进行报废处理。国家对这类报废处理的要 求是焚烧温度超过600℃,这样就不会产生二噁 英等有害气体。盈天的焚烧温度是1200℃,可以更加有效地控制有害气体的排放,zui大限度地做到无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