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化工生意网 > 技术首页 > 技术交流

绝缘油介电强度自动测试仪制造商喜迎中国扬州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隆重开幕

2010年10月27日 14:41:08人气:829来源:扬州品胜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9月25日晚8时许,50个国内外运河城市和3个友好城市及友好交往城市的嘉宾齐聚古城扬州,共同见证2010中国·扬州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的开幕盛况。沐着秋风,嘉宾们乘坐画舫,从东关古渡出发,沿古运河前行,在流光溢彩的唐城南门遗址广场,中外运河城市的市长们携手开启了53座城市会聚一堂、亲切对话、友好交流的大幕。

  省委常委、*长杨新力,*总规划师唐凯,国家*副局长顾玉才,外交学会副会长陈永龙,内河理事会秘书长麦多高等国内外嘉宾应邀莅临盛会。市委书记王燕文,市委副书记、市长谢正义,市政协主席徐益民等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在扬*出席。
  杨新力宣布2010中国·扬州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开幕。
  本届运博会暨运河名城专家论坛活动,得到了*、*、*、国家*、国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人居署、世界旅游组织、凤凰卫视、*频道的倡导和支持,并由扬州市人民政府和中国太平洋经济合作全国委员会、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联合承办。此次运博会的主题是:通过探讨和交流“运河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的重大意义及其途径”,进一步促进运河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展示我市新能源、新光源和智能电网等产业发展以及相关示范应用情况,进一步扩大扬州对外合作,持续推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发展方式的转变。
  唐凯代表*向扬州举办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表示热烈的祝贺。他说,京杭大运河今天仍具有不可忽视的借鉴意义。中国大运河开凿2500年来,扬州因河而兴,成为大运河主要代表城市与枢纽,大运河许多物质和精神财富凝聚在这座城市。唐凯表示,今天,世界运河名城的代表再聚首,共议运河资源的保护利用与运河城市的低碳发展。运博会不仅成为运河城市宣传推介自我的平台,更成了运河城市之间缔结友好、建立沟通、构筑合作的桥梁。运河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所有运河城市市民的共同愿望。他提议,让我们携起手来,为运河文明的传承、运河城市的建设、广大市民的幸福,奉献智慧,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麦多高在致辞中说,衷心感谢并祝贺运博会主办方,让我们重聚扬州共同探讨如何发展低碳经济,
如何推动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均衡增长。本次运博会与专家论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让我们借此建立关系、交流信息、加强合作。让我们共同努力、创新进取,共同实现本次论坛的主题,发展低碳经济,建设运河名城。
  王燕文代表中共扬州市委、扬州市人民政府和460万扬州人民,对各位*和嘉宾的光临表示欢迎。
  王燕文说,“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抚今追昔,我们不胜感慨。我们感恩水城共生的源头滥觞和文明馈赠——水是生命之源,城是文明之舟。今天,扬州城河共生、绿水相依,运河这一“活态”遗产得到精心的呵护与利用。“江河湖相连、水陆空联运”,正在改写扬州的区位版图,扬州将与世界上所有的运河城市一道打造*魅力的名城风景。我们感叹运河文化的风物传奇和无穷魅力——智者乐水,贤者可追。今天,世界各地的宾朋会聚于此,徜徉于运河之畔,流连于古城新区,体验扬州城市文化的精致与独到,这是一个智者云集的文化盛会,也是一个文明传播的历史盛会,我们将秉承运河文化传统,延续运河历史文脉,探索一体化背景下智慧经济、精明增长的崭新命题,共同续写“传承与创新”的运河新传奇。我们感怀绿色发展的历史遗风和未来气象——上善若水,大道无形。今天,我们更加深切地体会到,金融危机的阴霾尚未散去,资源环境的压力依然巨大,气候变化的挑战十分严峻,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浪潮正扑面而来,我们唯有顺应历史潮流,坚守城市个性,谋求低碳发展,从我们对一砖一屋的修建、一花一树的呵护、一灯一书一车的应用中,走出一条转型发展、特色发展、绿色发展的新路,才能更好地守护运河、传承历史。
  王燕文充满激情地表示,让奔腾不息的运河水见证扬州与世界的对话与交流,让明净清澄的运河水见证我们永续发展的承诺与行动。扬州愿与世界运河城市一道,分享智慧,深化合作,创造运河名城新的辉煌!
  开幕式上,谢正义和邯郸市市长郭大建共同启动了象征发展低碳经济的“智慧之源”。
  出席开幕式的还有:*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司长周长益、*气候变化特别谈判代表黄惠康、国家*创建森林城市办公室主任程红、联合国人居署顾问沈建国、省经信委副主任顾瑜芳、省国土厅纪检组长陈茹华、省*副主任张立荣,中国太平洋经济合作全国委员会常务副会长邹明榕、中国太平洋经济合作全国委员会秘书长吴正龙、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副主席穆斯塔法等15个国外运河城市、中国大运河沿线35个城市、3个友好城市及友好交往城市的政府代表,以及7个组织机构、4家世界500强企业的代表和专家。
 

PSYSQ-60A绝缘油介电强度测试仪 
 
产品概述
      PSYSQ-60A绝缘油介电强度测试仪是油浸高压电器设备油质电气性能常规试验之一,根据电力部修订的《电力系数油质试验方法》中TS—27—1—78的规定,我们研制了绝缘油介电强度测试仪,该产品为干式铝合金外壳具有重量轻、携带方便、适用于电力系数及用户在现场使用,本产品与同类产品相比,具有操作简便、效率高、测量准确等优点、是试验人员理想的测试仪器。
技术性能
      1、电源电压:220V/50Hz
      2、设备容量:0.5KVA
      3、输入电压:200V/50Hz
      4、输出试验电压:0 —60KV (0—80KV用户选择购买)
      5、电压表指示误差:±5%
      6、升压速度:2KV/秒 ± 20%
      7、燃弧时间:不大于20ms
友情提醒:买仪器要买直接生产厂家,产品质量及售后服务有保证。

PSYSQ-80B全自动绝缘油介电强度测试仪 
 
产品概述:
      PSYSQ-80B全自动绝缘油介电强度测试仪是依据IEC-156和国标GB507-86《绝缘油介电强度测定法》的要求,同广大使用者的反馈意见,在YSQ-I型的基础上开发的全自动化仪器。
      本仪器选用单片机为主导,先设定后开机测试的方法,全部过程由微机自动运行控制,操作简单,适合测试各种绝缘油介电强度。
性能特点:
    1.本仪器设有自动检测功能, 如开机自动进入复位状态执行调压器回零。
    2.采用了微型TPU-A面板式打印机,自动打印输出。 
    3.根据用户需求可改变测试次数、搅拌静置时间、声控光控提醒连续打印与非打印。
    4.本仪器采用全自动磁振子搅拌,消除油样的不均匀和气泡。
技术指标:
    1. 工作电源:AC220V ±10%、50HZ ±5%
    2. 测量范围:AC 0-80KV
    3. 限定电流:5mA
    4. 测量精度:3%
    5. 调压速度:2KV/S±10%
    6. 预定设置:次数1-9
                 搅拌时间 0-1分39秒
                 静置时间 0-10分39秒
    7. 使用条件:环境温度0℃-35℃      相对湿度≤75% 
    8. 油杯间隙:2.5mm(油杯塞尺直径)
    9. 体 积: 415×315×315(mm)
    10.重 量:22kg
友情提醒:买仪器要买直接生产厂家,产品质量及售后服务有保证。

PSYSQ-80C型三油杯绝缘油介电强度测试仪
概述:
本仪器可方便地测试绝缘油的介电强度,全自动的测试过程由微计算机控制,符合GB507-2002、及DL429-91的标准要求。每次测试后,可以打印输出各油杯的各次击穿电压值、平均值,并且可以进行手动测试。
PSYSQ-80B型绝缘油介电强度测试仪,其特点是自动化程度高、测量准确、造型美观、安全可靠。
一、主要技术参数
    1. 升压器容量:1.5kVA
    2. 高压输出:  0-80kV
    3. 升压速度:  2.0,3.0kV/S可选
    4. 击穿电流:<10mA
    5. 保护电路动作时间:<1毫秒
    6. 升压速度误差:<1%
二、使用条件℃
工作电压:220V±10%
工作电流:<1
电源频率:50±1Hz
环境温度:0℃~40℃
环境湿度:<75%

PSYSQ—80D六油杯绝缘油介电强度测试仪
主要技术指标:
电源电压:AC220V±10%
电源频率:50Hz±1Hz
消耗功率:≤220W
输出电压:0—80kV
升压速度:2.0、2.5、3.0、3.5kV/s(可调)
升压器容量:1.5kVA
电压总畸变率:<3%
外型尺寸: 580×525×376
环境温度  :0℃~+40℃     相对湿度:<75%
 

扬州品胜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江苏宝应经济开发区安宜东路284号
  
http:// www.yzpsdq.com   
88992611@163.com
:225800
Q Q: 987006099   1014936215

;张春华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31food@vip.qq.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生意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化工生意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化工生意网,https://www.chem31.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